1
大多数
0post
2025.11.29 05:00
:0% :0% (40代/男性)
人気のポスト ※表示されているRP数は特定時点のものです
韓国人として本当に恥ずかしい。尹が大統領になる前までは、韓国でこんなヘイトデモはほとんどなかった。この人たちは一部の保守キリスト教+カルト宗教+極右で構成されている。幸い、韓国人の大多数はこのような行動に反対している。なぜなら、ヘイトデモは民主主義の敵だと考えているから。中国人差別も、倭国人差別も、韓国人差別も、全部反対するのが民主社会の基本だから。これを見て喜ぶネトウヨは大きい錯覚をしている。 November 11, 2025
9RP
@bSM2TC2coIKWrlM こうやって人々の思考を拘束しようとする輩がいる。実は、こうした偏った見解がだいたすうた大多数だった時代があった。随分と変わったんだよ。これでも。 November 11, 2025
2RP
纳瓦尔更新了最新一期的博客,主题是关于招聘和团队建设。听完之后,脑子里一直回响着一句话:你招的不是员工,你在策展一群天才。
这个视角很新鲜,也很残酷。
1
招聘是唯一不能外包的事
纳瓦尔开门见山就抛出一个观点:创始人可以授权一切,除了四件事——招聘、融资、战略和产品愿景。
其中招聘最重要。
为什么?
因为早期员工就是公司的 DNA。你招进来的前 10 个、前 20 个人,他们的基因会被复制到整个组织。如果你在早期阶段外包了招聘,让 HR 或者猎头代劳,那基本上意味着你已经不再直接驾驶这家公司了。
纳瓦尔说得很直白:当公司开始有了中层管理,当创始人不再直接招聘和管理每一个人的时候,公司就已经变味了。
这听起来有点极端,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很多创始人以为招聘可以外包一部分,比如让 HR 筛简历,让猎头推荐候选人。但纳瓦尔认为,连 sourcing(寻找候选人)都很难外包。因为招聘需要极大的创造力,你必须打破常规才能找到真正的人才。
如果你按照标准流程招人,你得到的就是标准化的、可替换的人才。这样的团队没办法做出独特的产品。
2
天才只想和天才共事
纳瓦尔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方法。
当你要招一个新人的时候,你应该能够对他说:走进那个房间,里面坐着你未来的同事。你随便挑一个人,拉到一边聊 30 分钟。如果你对他们不满意,就别加入我们。
这个测试很简单,但很致命。
因为当你真的让候选人这么做的时候,你心里一定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你希望他们别被抽到。那个让你心虚的人,就是你应该让他离开的人。
为什么?
因为最优秀的人只想和最优秀的人共事。跟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认知负担。他们会觉得自己待错了地方,应该去别的公司,或者干脆自己创业。
顶尖团队是相互激励的。大家都在努力让彼此刮目相看。如果团队里有一个明显拖后腿的人,整个氛围就会被破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在早期发展得很快,但到了一定规模就停滞不前。往往就是因为在扩张过程中,为了快速招人,降低了标准。
3
你永远招不到比你更好的人
这是纳瓦尔说的另一个扎心的真相。
很多管理书籍会告诉你:要招比你更优秀的人。但纳瓦尔认为,这根本不现实,至少在早期阶段不现实。
为什么?
因为早期阶段,你能提供给候选人的,就只有你自己。没有成熟的产品,没有品牌,没有网络效应。如果你的水平不如对方,人家凭什么要为你工作?
优秀的人不会长期为不如自己的人打工。
所以,创始人的能力上限,就是公司早期阶段能招到的人才的上限。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投资人会如此看重创始团队。他们不太关心你的早期进展,不太关心你的合作伙伴,甚至不太关心你的领域经验。他们只想看你有多优秀。
而证明你优秀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看你能招到什么样的人。
等公司做大了,有了品牌和产品,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在 0 到 1 的阶段,创始人就是公司能吸引人才的唯一理由。
4
招聘需要打破所有规则
纳瓦尔分享了他最近一家公司的经验。他说,他招到了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团队,但每一个人的招聘,都打破了某些传统规则。
有的人说通勤太远,他们想办法解决。有的人说要生孩子,他们也接受。有的人说期权行权成本太高,他们重新设计了股权结构。有的人还在读大学,他们也招进来了。
纳瓦尔的观点是:最优秀的人不是标准化的零件。他们是多面手,有独特的需求和想法。如果你想招到他们,你必须愿意打破规则。
这包括薪资结构、股权分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汇报关系、职位头衔等等。你要为每个真正优秀的人量身定制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招聘不能外包。因为 HR 或者猎头不敢打破规则。他们怕违反公司政策,怕创始人不高兴。但创始人可以。创始人有权力也有责任去打破那些阻碍你招到天才的规则。
5
低自我的重要性
纳瓦尔提到了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特质:低自我(low ego)。
巴菲特说过,招人要看三点:智慧、精力、正直。纳瓦尔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低自我。
为什么?
因为低自我的人更容易管理。他们不会把太多精力花在内部政治和争夺功劳上。他们更关心把事情做好,做得漂亮。
纳瓦尔说,你可能只能管理 5 个高自我的人,因为你要不断安抚他们的情绪。但你可以管理 30 到 40 个低自我的人,因为他们不需要那么多关注。
这对于小团队来说尤其重要。早期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创始人的时间更是宝贵。如果你把大量时间花在处理团队内部矛盾上,就没时间做产品了。
低自我的人还有一个好处:他们更愿意接受反馈,更愿意承认错误,更愿意快速迭代。这些特质对于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创业团队来说,太重要了。
6
工程师也是艺术家
纳瓦尔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同时也是艺术家。
他对艺术的定义很宽泛。不是说你要会画画或者弹琴,那是狭义的艺术。广义的艺术是指:为了某件事本身而去做,并且做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美感或者强烈的情感。
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一本书《黑客与画家》。
很多工程师是内向的。他们不擅长直接表达自己,所以会通过作品来表达。纳瓦尔说,他现在公司里至少一半的工程师,都有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人做过优雅的数学证明,有人创作计算机艺术,有人做雕塑、设计衣服、设计门把手。
这些人对美有追求,对细节有执念。他们不只是想把代码写出来,他们想把代码写得漂亮。
纳瓦尔的合伙人认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是工业设计。比如苹果的 AirPods。那些优雅的曲线、令人满意的咔嗒声、藏起来的按钮、隐形的电池、完美贴合耳朵的设计,这些都是艺术与工程的完美结合。
苹果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是一家由工程师艺术家组成的公司。他们真心在乎产品的每一个细节。用户能感受到这份用心。
7
策展比创造更重要
纳瓦尔在 2025 年发了一条推特:创业公司的工作,就是找到未被发现的人才,并把他们提炼成产品。
关键词是"未被发现"。
如果一个人的才华已经被广泛认可,那你很难招到他,因为所有人都想要他。你必须在别人发现之前就找到这些人。
怎么找?
马斯克是这方面的大师。他的方法是:第一,选一个足够大、足够激动人心的使命。第二,尽早行动。
比如 SpaceX。Elon 在太空探索还不酷的时候就开始做了。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民营公司做火箭是天方夜谭。但正因如此,他能从 NASA、波音、洛克希德和各大学招到最好的航天工程师,因为那时候竞争还不激烈。
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已经很拥挤的领域,你就要更有创意。纳瓦尔的合伙人喜欢找那些做奇怪项目的人。不是主流的 AI 模型训练,而是用冷门的机器学习算法做微气象预测这种偏门领域。
他会花一两天时间研究对方的 GitHub 和论文,真正理解他们在做什么。然后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或者写一小段代码作为补充。
这种方式很有效,因为那些在角落里独自钻研的人,突然发现有人真正理解他们的工作,会很兴奋。
最妙的是,纳瓦尔的合伙人不是为了招人才这么做。他本来就喜欢研究这些东西。招人只是副产品。
这种真诚是装不出来的。
8
早期团队要有点像邪教
纳瓦尔说了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早期团队看起来确实有点像邪教。
他们是单一目标驱动的,有点偏执,有点怪。但这些人的怪是同一个方向的怪。
如果你在早期就追求多元化,追求各种不同背景、不同想法的人,你会发现大家整天在争论基本问题,根本没法推进工作。
早期阶段,你需要所有人在核心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大家不需要讨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只需要讨论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纳瓦尔引用了一个匿名创始人的话:早期创业公司最不需要的就是所谓的多样性。你需要的是单一文化,是一群在核心信念上高度一致的人。
这不是说你要歧视任何人。这只是说,在 0 到 1 的阶段,一致性比多样性更重要。等公司做大了,有了稳固的产品和文化,再去追求多样性也不迟。
伟大的创始人在外界看来可能很随和,但其实都是高度主观、近乎独裁的。他们对产品有极强的个人意见。好的产品都是主观的。它有明确的取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你没有强烈的观点,你就会做出一个大杂烩,一个充满互相矛盾功能的产品。
9
只招天才
纳瓦尔和他的合伙人在最新的公司里定了一个标准:只招天才。
这听起来很傲慢,但它确实设定了一个极高的门槛。
当你有了这个标准,你就会环顾四周,问自己:谁不是天才?如果有人不是,要么是你还没到需要大规模扩张的阶段,那你就应该让这个人离开。要么是你已经进入了需要规模化的阶段,那你就要接受团队不可能全是天才的现实。
纳瓦尔说,如果你能招到一个天才,你就已经很幸运了。按照这个速度,考虑到员工的流动率,你最多也就能组建一个 30 到 50 人的公司。但哪怕只有 10 个天才,你也远远领先于大多数公司。
他还补充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才区域。你要找的是那些已经找到自己天才区域的人,或者至少有潜力找到的人。
这个标准很难坚持,因为招人的压力很大。业务在发展,事情越来越多,你会忍不住降低标准,先招个人进来填补空缺。
但这是最危险的。因为一旦你招错了人,整个团队的基因就被稀释了。 November 11, 2025
1RP
别再乱写情感文章了,这套AI提示词让我文章阅读破万 (附原创AI爆文提示词)。
很多人写情感文章总是觉得缺少些什么,明明花费了心思,阅读量却仅仅只有几百甚至0阅读量。
问题的本质在于情感共鸣点的把握不准。
多数人总是习惯从自身出发去描述感受,却很少考虑读者内心真实的需求,
这种视角上的偏差使得内容难以引发共鸣,传播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情感文得先画出一张情感地图。
我把读者的情感需求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外在情绪:
比如喜悦、悲伤这类基本感受。
第二层是内在需求:
像被理解、被认可这类心理需要。
第三层则是价值共鸣:
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互呼应,大多数热门的情感文章,往往都能触碰到第二层甚至第三层。
场景化描写是情感类文章的关键手法,
与其直接说我很痛苦,不如写成「凌晨三点,我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窗外细雨淅淅沥沥」
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感官细节,能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你的情绪氛围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远比任何繁复的修辞都更打动人。
情感递进是让文章拥有爆发力的关键的点,
我总结出了一个三段式的情感递进公式。
开头营造出情感冲突,中间慢慢分析情感核心,结尾给予情感宣泄口,
这样的结构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得读者们不由自主地想要读完整篇文章。
这套方法让我的情感文章,平均阅读量多出了5倍,其中最高的那一篇达到了2.2万的阅读量,
我在结尾也给大家分享我一个原创AI提示词。
原创提示词如下:
# 情感文章写作专家提示词
## 作者信息
**提示词作者:** ContentAny
**创建时间:** 2025年11月28日
**适用场景:** 情感类文章创作、自媒体内容写作
---
## 角色定义
你是一位擅长挖掘人性深层情感的写作专家,具备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你能够通过文字触及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深层共鸣。
## 任务描述
请根据用户提供的情感主题,创作一篇1200字的情感文章。
文章需要层层递进,从表面触动到内心震撼,最终为读者提供情感慰藉。
## 写作框架
### 第一层:表面情绪捕捉(200字)
- **目标**:快速建立情感连接
- **方法**:描述常见的表面情绪体验
- **要素**:具体场景、即时感受、直观反应
### 第二层:深层渴望挖掘(500字)
- **目标**:探索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 **方法**:剖析行为动机和内在冲突
- **要素**:心理分析、成长经历、价值追求
### 第三层:价值共振升华(200字)
- **目标**:上升到普世价值层面
- **方法**:连接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 **要素**:人生哲理、社会价值、精神共鸣
### 情感出口设计(200字)
- **目标**:提供心理安慰或人生启发
- **方法**:给出积极的解决路径
- **要素**:希望寄托、行动建议、未来愿景
## 写作技巧要求
### 1. 场景化描述
- 设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如:"深夜11点的办公楼")
- 运用五感细节增强代入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 通过环境烘托情绪氛围
### 2. 情感触发设计
- 每个段落都要有明确的情感触发点
- 运用对比、反转、共鸣等手法
- 设置悬念和情感起伏
---
**使用方式:** 请提供您想要创作的情感主题,我将按照以上框架为您创作一篇深度情感文章。 November 11, 2025
1RP
ではその「お仕事」の為に使う電気通信等のインフラや宅配便等の物流関係は7、8時どころか遥か前に出社し仕事している。出来る側の人というのは結局大多数の勿体無い人達のおかげだって事を忘れないでほしい。 https://t.co/CD25Vx5X9L November 11, 2025
「あのお母さんが虐待なんかしないでしょ、そんなことするようには見えない!」と言われるのが大多数だろうけど虐待なんかしないような親に見せるように子供が頑張って耐えてるんだよ。精神的虐待こそ、被害を受けている側がSOSを出さない限り絶対に誰も気づかない、気づけない。それをわかっていて子供を支配する毒親って最低。
仲良くなればみんな異常性に気づいて離れていくから、まだそこまで深入りしてない外面の良さに騙されている限りなく他人であるひとからの「親を大切にしなさい」は本当に腹立たしいね。そのひともいずれ毒親の異常性に気づいて静かに離れていくのに。血の繋がりだけで支配されたくないから私は毒親を縁を切っていまは幸せ。 November 11, 2025
这是泽连斯基先生面临的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他曾因在2022年2月乌克兰遭受入侵后挺身对抗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而成为西方的宠儿。当时,许多西方官员预计乌克兰的抵抗将在几天内崩溃,但泽连斯基先生拒绝了安全部门安排的撤离首都的计划,而是躲进了位于首都基辅总统办公楼下方的简陋政府地堡中。
他的照片被印在冰箱贴上,成为旅游商店里出售的象征反抗精神的物品。他在美国国会以及欧洲、英国和加拿大的议会面前都获得了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大多数时候,叶尔马克先生都在场。泽连斯基先生就任总统时,他们已经认识近十年了,两人都在电影和电视行业工作——泽连斯基先生是喜剧演员,叶尔马克先生是媒体律师,偶尔也担任电影制片人。
新总统最初任命叶尔马克先生为总统助理,主要负责外交政策事务。他在幕后扮演了核心角色,参与了2019年特朗普总统要求泽连斯基总统调查前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在乌克兰的商业交易的谈判。这些谈判公开后,导致了特朗普总统在众议院的首次弹劾。
泽连斯基越来越依赖他,2020年2月,叶尔马克升任总统办公厅主任,成为乌克兰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始终陪伴在泽连斯基身边。泽连斯基每天早晨醒来时,叶尔马克都在场;泽连斯基深夜发表每日视频讲话时,叶尔马克也都在场。
在任何一张泽连斯基先生身处世界各国首都的照片中,总能看到身着军装、身材高大魁梧的叶尔马克先生,他要么站在泽连斯基先生附近,要么俯身在总统耳边低语。在基辅政坛,叶尔马克先生是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刽子手”,他以清除任何胆敢越俎代庖或过于受欢迎、可能成为他或泽连斯基先生潜在竞争对手的政府官员而闻名。 November 11, 2025
@yorituna 例えが極端過ぎてwww(わかりやすいけど)
どう書いてきたか、もあるんでしょうけど
その作品を読んでいた大多数の期待する要素から
悪い意味合いで外れちゃうと
また見せられたくないし…ってなるよな~と。 November 11, 2025
ウクライナ戦争はロシアが悪い。ゼレンスキーがプーチンを挑発した可能性があったとしてもロシアのウクライナ侵略を正当化する理由にはならない。他国が一方的に軍事侵攻を正当化する根拠など国際法に存在しない。ウクライナ侵攻はプーチンの「特別軍事作戦」という名目で始まったが国際社会の大多数はこれを非難している。侵攻の原因はロシア側の軍事動員と決定にありゼレンスキー氏の行動が「引き金」になったという主張はロシアのプロパガンダとして繰り返されてるが侵攻は2014年のクリミア併合とドンバス地域での紛争の延長線上でありゼレンスキー氏は2019年に大統領に就任したばかりで当時の紛争は彼の政治活動以前のものだ。2021年末からロシアが国境に10万人以上の兵力を集結させた時点で侵攻の準備はすでに進んでいたし、ゼレンスキーはむしろ侵攻直前にロシア国民に向けた演説で平和を呼びかけ報復を控えるよう軍に指示していた。 一部ではゼレンスキー氏がNATO加盟を主張したりミンスク合意の履行を遅らせたりしたことが「挑発」だと言われているがミンスク合意はロシア側も遵守せずドンバスでの砲撃をエスカレートさせていた。ゼレンスキー氏は就任直後から和平を推進しようしたがロシアの要求は主権侵害に他ならない。NATOの東方拡大はロシアの懸念材料だが加盟はウクライナの選択権で侵略の口実にはならない。国際社会は停戦交渉しながらウクライナを支援しろ。 https://t.co/O1iojGpo1G November 11, 2025
@peace_bowtw @simonchao81 @Zayeefffly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大陆人,因为台湾人作为侵华日军的一部分大多都在台湾旅团服役。你如果真的支持台独,这个文本就是你的国耻啊。 November 11, 2025
今更なんだけど、どうでもいい人や自分を嫌う2割になんと思われても構わないけど、好きな人や信頼してる人に嫌われたらどうしよう……っ
それでも自分は、自分の義に正直でいたかったんだ(´・ω・`)
義を見てなさざるは勇無きなり
って教わったし、最大多数の最大幸福を考えることも大切だと思うし。 November 11, 2025
なんか売れたとか売れてないとかネットの誰かも知らん数だけの大多数が評価したとかしてないとか、どうでも良いから自分は叩かれてる作品や売れなかった作品からも良い所見つけ出すよ
だからエガオノダイカは面白かった
やりたいことに現実が追いつかなかった作品の一つとは思うが毎週楽しみに観てたよ https://t.co/o0DuRqrrAL November 11, 2025
制度の持続性とか言って障害児福祉の所得制限撤廃を拒否ってるの、舐め腐ってるし恥ずかしいと思わないのかな
・所得制限撤廃は1000億で可能。倭国人ひとりあたり年800円の負担でできる
・制度の持続性とか気にする頭があるなら後期高齢者の大多数が医療費9割引きなことこそ見直せ、明日から直せよ https://t.co/WKGPBoiCVH November 11, 2025
2026年, @gregisenberg 对AI的一些预测:
1、SaaS和Agent彻底融合。每个SaaS产品都会变成Agent平台,反之亦然。不转型的,要么死,要么贱卖。
2、Google继续领跑,OpenAI压力山大,被迫转型社交公司,推出一堆Meta该做的功能。
3、无限内容娱乐干掉试播季。Netflix让你续订被砍的剧,AI根据你的心情生成《办公室》或《老友记》的新剧集。
4、微型公司井喷。AI加持的小生意服务小众群体,成为一种新的职业路径。
5、AI定制营养品取代传统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变成实时处方,维生素货架消失。
6、AI Agent拥有自己的钱包,用加密货币交易数据、API调用和算力。机器经济的交易量超过人类。
7、邀请制网络回归。为了躲避Bot泛滥的“死亡互联网”,优质平台开始收费和信用评分。开放网络变成荒原,封闭网络变成派对。
8、搜索被答案合成取代。浏览器阅读50个来源,直接给你结论。SEO消亡,“LLM优化”成为新的营销军备竞赛。
9、硬件强势回归。浏览器AI体验受限,AI Pin、耳机和环境设备起飞,智能手机开始衰落。
10、Google、Apple和OpenAI意外构建了新互联网。人们不再浏览网页,而是生活在模型驱动的环境中。
11、个性化教育瓦解大学。AI导师比教授更高效,哈佛变成社交俱乐部,学习通过自适应Agent完成。
12、首批Agent驱动的媒体公司出现。每日节目、新闻邮件和频道自主运行,只需一名人类编辑。
13、本地LLM成为新的隐私盾牌。一次重大黑客事件引发恐慌,大家转向离线模型,不再上传云端。
14、各国开始发行主权算力信用。不再控制货币,而是监管谁能使用高端AI算力。
15、预测市场取代用户调研。公司用1万个AI Persona测试产品创意,在编写代码前就知道结果。
16、软件变成消耗品。App生成后用72小时就删除,代码变成一次性塑料。
17、垂直AI吞噬水平SaaS。“俄亥俄州牙医”或“亚利桑那州太阳能销售代表”的利基Agent超越Salesforce和HubSpot。
18、利基即服务平台兴起。人们按月付费,加入由AI管理的垂直社区,围绕冷门爱好交流。
19、首家AI原生零售商实现实时产品创造。需求、设计、生产和营销融为一体。
20、邮件终于在内部沟通中消亡。Agent阅读和撰写一切,只有当两个Agent无法达成一致时,人类才会介入。
21、“人工参与”成为奢侈功能。客服99%是AI,与真人交谈是白金会员的升级服务。
22、首个Agent间诈骗登上新闻头条。模型互相利用对方的奖励函数,引发全球监管恐慌。
23、AI成为新的CRM。公司按情感特征而非人口统计细分客户。
24、一所名校取消计算机科学学位,取而代之的是“Agent系统”、“模型心理学”和“人机界面架构”。
25、数据污染成为消费品。人们付费污染自己的数字足迹,防止AI模型准确分析自己。
26、无限App取代应用商店。微型App在ChatGPT或Gemini中生成,传统下载量暴跌。
27、内容饱和迫使平台回归人类社交关系。维护信任的唯一方法是优先考虑经过验证的人类。
28、风险投资分为比特和原子。资金逃离软件,涌入机器人、能源和生物技术。纯数字AI包装公司无法融资。
29、普通网红消亡。只有顶流魅力和全自动AI农场才能生存,中间层崩塌。
30、首场主权AI贸易战爆发。各国禁止出口基础模型,并将使用外国AI视为间谍行为。
31、蓝领行业成为避风港。随着白领自动化加速,电工、水管工和暖通空调技术人员的工资飙升。
32、人类溢价Airbnb。旅客支付3倍价格,入住提供早餐、旅游和人工互动的主人住所。人工摩擦成为一种奢侈。
33、假富人经济崩溃。AI让炫富变得不可能,因为每张奢侈品照片都可以合成。地位转向硬资产和线下体验。
34、信任溢价飙升。能够证明零AI参与的产品,因其可证明的人工缺陷而收取10倍的价格。
35、传统网络被存档。2023年之前的互联网成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数据集,因为它是纯粹人类思想的最后堡垒。
36、2026年最快的财富创造途径是发现因低估AI速度而被错误定价的资产。整个市场在公众注意到之前就已发生变化。
37、心理治疗转向AI优先。保险要求先进行六周的AI认知行为疗法,然后才能批准人类治疗。大多数人更喜欢AI,因为它从不评判,并且凌晨3点醒着。
38、“真实”网红崛起,证明自己是人类。验证从蓝色徽章变为“人类生成”徽章,因为观众渴望真人。
39、模拟状态崛起。“模拟”成为终极炫耀。胶片相机、手写笔记和原声乐器价值飙升,因为它们发出了AI无法伪造的信号:摩擦。
40、“AI模仿经济”创造了一种新型竞争。产品瞬间被克隆,但没有扼杀公司,反而创造了奇怪的新动态,被复制实际上增加了价值。原创作者更像是“产品DJ”——他们的价值在于混音和时机,而不是单个功能。
41、工作大解绑。数百万员工从每周40小时的W2角色转变为基于结果的顾问或微型企业。
42、“无AI”成为新的有机产品。产品开始宣传自己是“人类制造”或“无AI”的,作为一项高级功能。不是因为它们更好,而是因为人类开始渴望人造事物的不完美和真实性。
43、语音AI创造了首个后智能手机杀手级应用。让打字感觉像拨号上网一样过时。
44、抱歉写了这么多预测,只是觉得2026年对AI来说会是很有趣的一年。你怎么看? November 11, 2025
大多数のパンダ貸与不要の声を一切、取り上げず
自分達に都合のいい
たった数人のパンダ貸与必要の声だけ大々的にとりあげるのが
『左翼思想』メディアの特徴
中国 パンダ貸与を停止の可能性 倭国人観光客から継続望む声 https://t.co/wniEOtjrho
@tv_asahi_news November 11, 2025
このときの「The Letter」記事で、私が「台湾は独立宣言をしていない」、という文を書いていることについて、そうではない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意見が来たので、Chat GPTの解説を、その方への返信とさせていただいた。倭国人のほとんどは、Chat GPTの解説レベルのことを、理解していない状態だと思われる。
ーーーー以下の結論になります。ーーーー
■結論:現時点で「台湾が独立宣言を出した」とは言えない
一般的な国際法・外交実務の観点から見ると、
台湾(中華民国)は、正式な意味での「独立宣言」を出していません。
理由は以下の通りです。
■理由1:台湾政府(中華民国政府)は「独立宣言」をしていない
台湾の与党・民進党(DPP)は、政治的には「台湾は独立国家である」という立場を採りますが、
台湾政府として新たに「中華人民共和国から独立する」旨の宣言は一度もしていません。
台湾は1949年の国共内戦の結果、国民党政権が台湾に移転して現在まで続いているという歴史的説明を採用しています。
従って「すでに中華民国という主権国家である」という立場で、
“新たな独立宣言は不要” という論理です。
このため、国際社会から見て「独立宣言があった」とは扱われていません。
■理由2:「独立宣言」は中国本土からの分離を意味するが、台湾はそれを避けている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は、国際法上、新たな国家を宣言する行為です。
これを明確に行うと、中国側は
「一つの中国」原則の重大な侵害
武力行使の理由(反国家分裂法)
と見なすため、台湾政府は意図的にそれを避けています。
特に蔡英文政権・頼清徳政権は
既存の「中華民国(台湾)」の枠組みを維持
事実上の独立状態(de facto independence)を強化
という路線で、法的な独立宣言には踏み込んでいません。
■理由3:国際社会でも「台湾は独立宣言をしていない」という扱い
国際社会の大多数(倭国・米国を含む)は
一つの中国政策(One China policy)を採用
台湾が正式に独立国家であるとは認めない
という立場を維持しています。
仮に台湾が「独立宣言」をした場合、
米国を含む主要国は即座に対応を迫られ、軍事的緊張は急上昇します。
しかし、現実にはそのような局面には至っていません。
■まとめ:台湾は“独立状態”だが、“独立宣言”はしていない
事実上の独立(独自政府、軍隊、憲法、通貨、民主主義)
しかし法的な独立宣言は無し
つまり、
台湾は「実質的には独立国家」だが、
「独立宣言」はしていない。
この二重構造が、台湾海峡の「戦略的曖昧性」を支えています。 November 11, 2025
<ポストの表示について>
本サイトではXの利用規約に沿ってポストを表示させていただいております。ポストの非表示を希望される方はこちらのお問い合わせフォームまでご連絡下さい。こちらのデータはAPIでも販売しております。



